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立即进入

《环球时报》——1993年创立的国际新闻报纸

发布:2025-04-05

《环球时报》(Global Times)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社人民日报社主办与出版的国际新闻报刊,创刊于1993年1月。原名《环球文萃》,1997年改名为《环球时报》。2009年4月20日,《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这是中国第二份面向全国发行的英语综合性报纸。也是唯一向国外传达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综合新闻的一份报媒。

《环球时报》对日本、美国及台湾地区的新闻较为关注。在解读中国外交政策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因《人民日报》在全球各地派驻人数众多的特派或特约记者,《环球时报》也以此为独家特色资源,加以利用。使之刊发的文章受到中国大陆与海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环球时报》通过广布于世界各地的驻外记者,以独特视角生动及时反映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拓宽国人视野,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资讯。

同时,《环球时报》鲜明、坚决地向世界亮出中国民间对一些国际问题的看法和立场,成为中国百姓参与国际舆论的一个渠道。外国主流媒体和驻华使馆普遍关注环球时报,对其所反映的中国民意加以传播和研究。

首先,在内容上,《环球时报》开发中国人关心的国际新闻。长期以来,中国媒体上的国际新闻,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西方媒体帮我们选择的。他们的经济强势,造就了传播上的强势。西方的新闻产品像可口可乐、辣鸡翅一样,大量生产,大量推销,其他国家很难抗拒。因此,美国人持续关注的地区,比如中东,已经成为国际新闻报道的传统热点。发达国家的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如高尔夫,也时常刊载中国的媒体上。《环球时报》一直坚持把新闻的观测点放在中国,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我们重点开发了几个领域。

第一,开发中国周边的新闻。在中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原本中国记者比较少,报道力量不强。《环球时报》试图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在中亚五国、东南亚各国,都培养了自己的特约记者,请他们帮助中国人了解,我们的邻国是什么状况,中国人到这些国家可以做什么,应该注意什么。这方面的稿子很多,如《蒙古还想修三条铁路到中国》《中国人闯荡越南股市》《中哈公路没有王法》《尼泊尔有上千人研究中国》《投资柬埔寨别急于求成》《中国人到金边炒房地产》等等。

第二,在传统大国开发跟中国有关的新闻。其中包括这些国家的对华政策、华人消息,还有,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大国关系以及地缘政治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外国元首访华,国内媒体的报道曾经比较单调,但《环球时报》开创了一种新的报道模式,客观谈论这些重大外交的意义。如1998年克林顿来中国,我们在文章中配了一张漫画,漫画上克林顿身上被射了很多箭,说明了当时克林顿对中国的访问是抵住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国内媒体中是非同寻常的。

最后,在手段上,《环球时报》大力夯实驻外记者队伍。紧紧依靠《人民日报》的驻外记者。在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环球时报》出了特刊,主打文章是请使馆四名记者中惟一幸存者吕岩松写的,绝对独家。吕岩松就是人民日报社的驻外记者。此外,我们还努力发展政治上可靠的特约记者。其他媒体的驻外记者和中国驻外机构的研究人员有不少在为《环球时报》写稿。

有了这样一个记者网络,无论新闻发生在哪里,我们基本上都能在现场,或者现场附近找到能满足《环球时报》要求的记者,从而使我们的报道与国内很多媒体区别开来。这已经成为《环球时报》的核心竞争力。但我们知道,《环球时报》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仅靠现有的记者力量还不够。我在美国采访时注意到,任何一个有几十万人城市的报纸,采编队伍都不少于300人,而且很多是经验丰富的记者编辑,《纽约时报》的采编队伍超过1000人。美国的劳动力很贵,工厂里没几个人,但惟有新闻媒体人数众多,相信中国媒体将来也会这样。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007-3237

值班客服

微信小程序

沪ICP备2021020550号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版权 2006-2022常州海讯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1】4771-3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11857

分享到 - 微信X

极速匹配资源

依据采购需求快速部署品牌推广策略

我需要*
简述需求*
手机号*

实现你的营销目标
用很少的费用

需求极速响应

顾问全程服务

标准化服务

直到满意为止

官方担保交易

验收合格再付款

交易出问题

保证金赔付

微信扫一扫 立即联系我